2008年我國保險業發展趨勢
近年來,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浪潮的推動下,保險資本、人才、產品、服務跨國界流動,加劇了全球保險業國際化經營態勢,國際保險業結構性調整步伐加快,各種創新活動空前活躍。中國保險市場作為全球最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之一,保險業國際化將對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中國保險業不斷變革和向前發展。
一、中國保險業的發展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我國保險業持續快速增長,改革開放深入推進,整體實力、發展動力和內在活力明顯增強。2007年,我國保險業實現保費收入7035.8億元,是2002年的2.3倍,世界排名第9位,比2000年上升了7位,自十六大以來保持年均18.2%的增長速度;保險公司總資產達到2.9萬億元,是2002年的4.5倍;全國共有保險公司110家,比2002年增加68家。
與此同時,我國保險業不適應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矛盾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一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能力較弱。我國保險業在社會和人民急需的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農業保險、責任保險等業務領域還沒有取得大的突破,在建立多層次的社會保障體系、服務“三農”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的作用遠未充分發揮出來。
二是發展粗放的狀況未得到根本性改變。我國保險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普遍存在重業務規模擴張、輕價值管理和效益增長的傾向,很多公司通過鋪設機構、跑馬圈地實現外延式、粗放型規模增長,產品服務創新不足和經營管理水平不高,費用支出居高不下,盈利能力不強。
三是在金融競爭的基本格局中處于劣勢。當前,我國金融業改革向縱深發展,各類金融機構對金融資源的爭奪日趨激烈,金融市場新格局形成的步伐正在加快。保險業整體規模雖然顯著擴大,但在金融資產增量中獲取的份額仍遠低于銀行業和證券業,競爭實力和業務規模相對薄弱。要從根本上逐步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充分認識國際保險業發展新趨勢,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在保險業全球一體化發展的新格局中把握我國保險業發展的未來。
二、國際保險業發展新趨勢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金融自由化以及信息技術革命的趨勢下,國際保險業呈現出值得重視的發展態勢。
1.以客戶為中心,走金融保險業融合道路,實現業務經營綜合化。近年來國際金融保險業綜合經營的模式不斷深化,各國金融保險企業從最初在組織架構上構建國際化、多元化金融保險集團逐步演進為金融保險產品、服務相互滲透,以統一的品牌向客戶提供多元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實現保險產品與銀行產品、資產管理產品的融合,為綜合經營注入了實質性內涵。
2.以價值最大化為目標,通過上市、兼并、重組等資本運作方式,實現經營范圍全球化。保險業是經營風險的行業,在“大數定律”的作用下追求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是保險業突出的經營特點。研究表明,發達市場的國際性大型保險公司大多是通過資本經營提升財務實力,實現資源的最優配置,進而實現其價值最大化的目標。國際性金融保險集團的跨國投資與并購已經成為其開拓海外市場、追逐增長和利潤的主要途徑。事實上,AIG、匯豐等國際金融保險企業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并購史。當前,新興保險市場正成為國際金融保險集團并購的熱點。
3.以創建核心競爭優勢為目標,通過實施后援集中、共享服務、外包等,實現保險運營模式的不斷優化。全球性金融保險集團都在世界各地擁有強大的后援服務系統,通過搭建統一、集中、高效的信息技術支持平臺,統一作業標準及服務標準,進行后援集中,建立統一的后援中心,在業務品質、成本控制、服務時效等方面體現出明顯的價值。更為重要的是,實施后援集中改變了服務模式,許多公司由“多站式”服務升級到“一站式”服務,并逐步向“無站式”服務過渡,提升了服務手段,大大提高了服務能力。在優化運營模式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保險公司選擇將保單數據錄入、保單打印裝訂、保單寄發等技能要求較低的非核心輔助性業務環節外包給專業服務商,以降低經營成本,提高核心競爭力。
4.以電話銷售、網絡銷售等保險銷售方式變革為突破,新型營銷方式方興未艾。積極發展電話銷售和網絡銷售等新型銷售渠道、降低成本、提高經營績效是國際上保險公司提高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在美、英、韓等保險業發達國家,電話銷售車險已成主流,網絡銷售保險發展勢頭強勁,網絡保險以其完備的信息、簡便的購買方式和快捷的速度成為保險銷售的發展方向,成為繼個險、團險和銀行保險之后的“第四駕馬車”。據麥肯錫研究顯示,在美國車險銷售中,電銷和網銷的保費收入已經超過總保費的20%,預計到2010年將達到25%~35%。在美國幾乎所有的保險公司都已上網經營,一些險種網上交易額已占到30%~40%的市場份額。
5.以償付能力監管為重點,保險監管越來越嚴格,國際保險監管交流越來越密切。隨著保險經營風險國際化程度不斷加深,特別是2001年澳大利亞HIH公司的破產以及美國安然、AIG假賬等事件的發生,各國對保險業的監管不斷加強,要求越來越嚴,各國保險監管機構之間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通過交流與協作,探討強化風險管控的對策,促進了全球保險業的健康發展。
三、保險業全球化下中國保險業發展的新選擇
隨著我國與世界經濟相互聯系和相互影響日益加深,我國保險市場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以及全球保險業發展模式的不斷變革和演進,我國保險市場將發生深刻的變革。
1.實行價值管理,營造良好的產業生態環境。目前,我國保險業還比較普遍地存在“以保費規模論英雄”、以規模增長代替發展的現象,把保險業發展有意無意地理解為保費收入的增長,導致了過度競爭、償付能力不足、盈利能力弱、誠信狀況不佳等問題。隨著國際先進保險經營理念不斷傳入我國保險市場,以及政府監管針對性和有效性的不斷提高,追求有價值發展的理念將得到越來越多從業者的理解、認同和響應,市場主體將越來越注重業務品質的提高、內涵價值的提升和長遠目標的追求,全行業將樹立起價值增長理念和效益意識,并按價值增長的要求建立盈利模式,開展后援集中,大力探索電話銷售、網絡銷售,積極創新產品和服務,不斷提高競爭層次和盈利能力,傳統上“鋪攤子”、“上規模”的發展模式將逐步被摒棄。
2.走綜合經營道路的大型保險集團成為市場主導力量。與全球保險業發展模式趨同,我國保險業呈現出強勁的綜合經營和集團化發展趨勢。截至目前,我國已有8家保險企業成立了控股(集團)公司。同時,有一些保險企業先進入產險、壽險等專業領域,并通過主業公司控股的方式走上了集團化發展道路。這些保險控股(集團)公司憑借集團的綜合金融服務能力和子公司的專業化經營水平開展多元化經營,成為市場主導力量。發揮整體優勢、推出綜合服務、降低經營成本的能力,以及以專業化經營為基礎的綜合經營能力是其競爭能力的重要標志。
3.專業化的中小保險公司日益成為保險市場生力軍。從保險業發達國家的市場結構看,雖然大型金融保險集團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但專業化的中小保險公司依然在市場主體數量中占多數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隨著政府部門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中小保險公司將利用差異化優勢,實施差異化戰略,憑借專業性強和經營靈活在細分市場中獲得競爭優勢,走專業化保險公司的發展道路,與大型金融保險集團形成共同發展的局面,成為提高保險市場效率、增加市場供給、拉動市場較快增長的重要力量。
4.資本運作興起促進保險業做大做強。席卷當今世界的保險業資本運作浪潮昭示著我國保險業,引進戰略投資者、上市、并購等資本運作方式是建立健全現代企業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的重要途徑,也是增強市場控制力、提升自身價值、提高國際化水平和實現做大做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隨著我國保險業對外開放步伐的加快和全球保險一體化的推進,我國保險業資本運作將越來越活躍,并逐步融入到國際保險業資本運作大潮中去。近年來,中國平安保險集團、中國人壽保險集團頻頻開展資本運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對我國保險市場產生了強大而積極的影響。
5.后援集中推進保險業向集約化管理模式轉型。長期以來,我國保險業以分散的運營模式為主導,其局限性越來越明顯。為增強風險管控、客戶服務、運營管理方面的能力,順應現代保險業集約化管理的趨勢,我國一些大型保險集團率先構建后援中心,再造信息化系統和變革業務流程,實現“以客戶為中心、以產品和服務為核心”的后援集中。這其中以中國平安保險集團最具代表性,其后援中心已在上海投入運作,目前開始向低成本地區擴張,在成都建設第二后援中心。
此外,還有多家保險企業(集團)正在上海、深圳、成都等地加緊建設后援中心。實行后援集中,改變了保險企業傳統的總分體制組織架構,使各分支機構分散的核保、核賠、客戶服務、財務管理、IT系統等支持性的職能和資源充分整合與共享,對保險企業實現服務標準化、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風險控制能力以及增強業務可擴展性具有革命性的意義。
最新行業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醫用腹膜透析機行業市場監測與投資趨勢研究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股票配資行業市場監測與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心電監護系統行業市場監測與投資戰略咨詢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旋臂起重機行業市場監測與投資決策咨詢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助力機械手行業市場監測與投資方向研究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搬運型機器人行業市場分析與發展策略咨詢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碼垛機器人行業市場監測與投資前景研究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酪蛋白行業市場分析與發展策略研究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單甘酯行業市場分析與發展機遇預測報告
- 2017-2022年中國氨基磺酸行業市場分析與發展機遇研究報告